“房门口的收件箱”能否成真? 送货上门的“临门一步”也暗藏痛点。 在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《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》中,调查显示,当被问到“末端配送**希望出现的场景”时,得票**的一项是“希望房间/门有专门收货管道,再也不用蓬头垢面见小哥”,甚至高于对“超速送达”的期待。 对消费者来说,在家收快递也有诸多不便,一方面,有时正洗澡、睡觉或是蓬头垢面不想见外人时,快递员却按响了门铃,时间点很尴尬。另一方面,如今恶性安全事件频发,很多女性、老人出于安全因素考虑,并不愿意直接开门和陌生人打交道。 这种既希望快递送到家门口,又不想当面收取的心态,是痛点,亦是商机。 随着快递接收业务渐渐成为成为生活小区的“标配”,那些居民楼道中长期闲置的信箱、牛奶箱,是否可以改造为快递箱?快递箱又能衍生出什么新的增值服务?这些都需要供应链企业不断探索各种商业模式的可能性,并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。 末端配送是直接决定消费者体验度的重要环节,配送方式不断推陈出新,让社会资源趋向于优化配置,既方便消费者,也帮助提升快递企业的效率,**终实现共赢。